長期亂吞藥男子雙腎萎縮 需終身洗腎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系列講座-「自律神經失調」←講座已結束,點此觀看現場錄影與病患分享
更新日期:2009/03/04 15:05
長期亂吃藥,小心腎衰竭!一位鄭先生,長期濫用成藥,最後導致雙側萎縮、必須終身洗腎,醫師提醒,慢性腎病初期常無明顯症狀,民眾腎功能應定期檢測,有醫院則推出腎功能計算系統、供各科醫師參考,避免患者「用錯藥」。(徐韻翔報導)
一位60歲的鄭先生,最近因為胃口不好、胸悶就醫,檢查發現,這名男子的雙側腎臟嚴重萎縮,進一步追查,原來他多年來,無論是頭痛、感冒或是牙痛,都擅自買成藥吃,長期亂吞成藥腎臟功能變差,導致鄭先生必須面臨終身洗腎的命運。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林裕峰表示,台灣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病,每年新增洗腎病患大約有8000人,亂吃成藥便是其中一項主因,此外,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也恐怕會增加兩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而年紀大、心血管疾病和痛風用藥,也可能增加腎臟負擔,因此,定期監控腎臟健康狀況,不容忽視。
令人憂心的是,醫師說,慢性腎病在早期與中期,並沒有明顯症狀,粗估國內約有九成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已經亮燈,再加上若非腎臟科醫師開藥又忽略腎功能傷害評估,就容易讓腎臟置身衰竭風險,提醒四十歲以上成人,以及有長期用藥習慣者,應定期作腎功能檢查。雙和醫院也推出「腎絲球過濾率計算系統」,當病患在各科就診時,會主動顯示患者接受檢測後的腎功能狀況,提醒醫師處方時,避免開立具腎毒性藥物或顯影劑,並提供醫師作為參考依據。
媒體評論:
藥物畢竟是合成的外來化學物質,雖然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試驗與人體臨床試驗,但還是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能夠不使用,最好還是避免。
一般而言,疼痛會造成神經反射,進而使血管與肌肉收縮,使得局部造成疼痛的發炎物質堆積,而出現問題,藥物治療又會引起副作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則是從人體分佈的神經去治療關節肌腱的發炎部份,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新療法可以直接調整神經系統,進而使局部血流改善,流通的血流會帶來身體自然的抗發炎物質,不必靠止痛藥就可以輕易將發炎物質代謝掉,效果快且沒有其他療法的副作用,這種新的治療方式可以經由體表的神經點,模擬體內神經傳導波的頻率來調整失調的神經系統,不但可以治療各種疼痛及自律神經失調,重點是完全不需要依賴藥物,這是目前除傳統療法之外可以選擇的創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