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激躁症 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系列講座-「自律神經失調」←講座已結束,點此觀看現場錄影

 

 

文/ 陳惟華 2009/06/22 自由時報

大腸激躁症的特徵是腹脹、絞痛、排氣、便秘或拉肚子,症狀因人而異。有人便秘,只解出一點或是腹絞痛無法排便;有些人卻會帶有黏液性排便,甚至水瀉無法忍到廁所;有人則會交替便秘或拉肚子。 有時症狀會緩解幾個月而又復發,或是症狀一直惡化。
雖然大腸激躁症不會引起癌症,不過卻會造成患者極度不適和苦惱,甚至會失去工作、不敢社交應酬,和無法短途旅行。 醫學研究發現,身體的「血清素」95%是在腸胃道,和腸胃道的功能有關,5%是在大腦。由於大腸激躁症患者的腸道細胞「血清素接受器」減少,無法運送血清素回到腸細胞中,造成過多的血清素存留在腸道中,導致腸子蠕動和感覺的異常。 女性患者在月經期,症狀較明顯,和經前症候群一樣,由於血清素的濃度起伏過大,而導致憂鬱等症狀。
臨床發現,大腸激躁症患者的大腸對於輕微的壓力會過度反應,同時也常合併焦慮和憂鬱的情形,顯示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大腸經由「自律神經」和大腦相連,負責控制大腸收縮的協調性、大腸的感覺和血液循環。 所以當調控大腸的自律神經系統失調時,會引起大腸肌肉收縮和感覺的異常,導致大腸的症狀。因為大腸激躁症的原因是腸道自律神經失調,只要針對自律神經失調加以改善,就可以治療大腸激躁症。
目前有神經電生理檢查可以找出神經失衡之處,再運用一種模擬神經傳導的波頻貼在治療部位,就可以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一來可以改善大腸的血液循環,讓腸道的血清素恢復平衡,改善大腸感覺和收縮;另一方面,恢復大腸蠕動的協調性,可以緩解腹痛和排便的異常! 這就是為什麼文獻報告,催眠或針灸也會有部分療效的原因。因為目前只能靠飲食、壓力調適和藥物來控制症狀而無法治癒,所以調節自律神經不啻帶來一個新的治療契機。
建議大腸激躁症的病友要多喝溫水,避免喝酒、含咖啡因飲料,避免吃會產氣食物,例如:牛奶、乳酪、碳酸飲料或過多的豆類,不吃飽和脂肪酸及紅肉。 同時要規律運動、瑜伽、靜坐,以及到樹林中用腹部深呼吸,有助於放鬆和恢復自律神經的平衡。 對於久治不癒且深受其苦的患者,建議可以尋求醫師找出自律神經失調之處加以調整,再配合調整飲食和放鬆情緒,便可以脫離大腸激躁症的夢魘!
(作者為前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主任)
相關連結 http://fdaforum.net/phpBB2/viewtopic.php?p=16785&sid=e3635f2546bdb34a19c485e513ba6f49

大腸激躁症-病患經驗分享

 




啟動自律神經自癒力
提升健康免疫力


近日新冠肺炎使得人心惶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及做好居家消毒外。如何維持並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更是關鍵!建議持續治療,就能穩定改善您的自律神經,提升免疫力。別因為目前疫情的關係而中斷。有鑑於此,台灣拉菲爾健康促進學會配合的診所,也都在診所內加強預防機制,提供給患者一個安心的環境,維持身體最佳狀況。




 請確定email電子信箱是否正確, 以免專人回覆時無法收到。 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