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假性近視變成真性近視?

如何預防假性近視變成真性近視?
    近視,就是看不清遠方的東西。看不清的原因是因遠方的影像進了眼睛後,影像沒有正確的投射在視網膜上,反而投射在視網膜前面,眼睛沒有正確對焦,就看不清遠方的影像。
    近視的原因,一般認為與遺傳及環境因素都有關,目前尚沒有一致公認的解釋。雖然歐美學者大多認為近視純粹是遺傳而來,但在台灣,環境卻是一個主要因素。青少年們用功過度,長時間的近距離讀書所造成的身心壓力,可以說是近視的主要困素。而這些環境因素中,以長時間近距離工作、閱讀及打電腦為最重要的因素。
    根據衛生署全國視力調查顯示,學童的近視罹患率由國小一年級的20%,到六年級時變成61%,國三生為80%,高三生更高達85%以上。
    近視基本上可分為兩種類型:
1. 軸性近視:指的是眼睛的眼軸過長所造成,就是長期性近距離看東西太久,引起睫狀肌太緊張,睫狀肌會製造廢物,造成眼軸過長。
2. 屈折性近視:眼軸正常,但因為角膜或水晶體的睫狀肌無法調節到看遠物時所需要的厚薄程度,使光線折射過於彎曲,影像投射聚焦在視網膜前方。造成屈折性近視的原因,一般的看法,也是認為因長期性近距離看東西太久,引起睫狀肌太緊張,睫狀肌的肌力的調節力變差,造成角膜或水晶體無法恢復原來正常形狀。屈折性近視在形成初期時,會形成假性近視,如未妥善處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真正的近視。
    當經專業檢查並被確認為真性近視後,如果度數已達到二、三百度以上,並感覺生活上很不方便時,通常就需要配戴眼鏡,而且只能朝向防止視力惡化努力,無法期待恢復正常視力。
因為小朋友仍處於發育階段,眼睛睫狀肌的調節能力較強,當過度近距離使用眼睛時,會使睫狀肌痙攣,而產生近視的症狀;如果持續不加注意改善,仍然過度使用眼睛看近物(如閱讀、做功課等)或長時間盯著固定距離的物體(如一直打電腦或看電視等),玻璃體內腔壓力會持續增加,迫使發育中的眼球變大,造成眼軸增長,就會轉變成真正的近視。
所以,假性近視可以說是近視的初始狀態,只要採取有效的醫療方式,是可以矯正過來的。但如不作任何處置,假性近視絕大部份〈85%〉是走上真性近視的,這是多麼驚人的,而民眾又有多少人認知到以往治療方法導致85%的學童仍然變成真性近視這種可怕的事實。
目前西醫眼科對於假性近視是採用點散朣劑,亦稱之睫狀肌麻痺劑來治療,但是睫狀肌麻痺劑會使眼球瞳孔放大,白天會有怕光的副作用,這種消極的治療方式事實上也無法有效的阻止學童患者仍大部分走向真性近視,我們由幼稚園初上小學的新生近視率即達20%,這比率逐年升高,到小學六年級達55%,國三達80%,高三高達85%,由這種數字就可知道,認為假性近視不是病,而採取消極治療的結果,仍使85%父母親的寶貝成了真性近視,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希望眼科界除了散朣劑的方法外,應該有更積極有效的一套方法來短期治好假性近視,而不是點散朣劑後就等著碰運氣看它是否會好。
逆行性神經療法能積極的治好假性近視,與之前的點藥水後的等待方法截然不同。這種神經醫學方法方便舒適,又可在約一兩個月就治癒假性近視,是醫療上的一大突破。此外,每個人對藥物反應也不同。由於散瞳劑會抑制腺體分泌,極少數人會出現口乾、喉嚨乾的症狀,也有人會出現頭痛、眼睛過敏,這些患者就不適合使用散瞳劑來治療。
眼科醫界都了解假性近視是源自於睫狀肌的問題,但最新的研究卻發現假性近視是眼球與神經系統的協調性出了問題,而且可以透過神經電學生理檢查來了解患者發生問題的癥結點,並利用逆行性神經協調作用(Antidromic Neuromodulation)的原理來加以治療,使失調的眼睛與神經系統功能得以恢復。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逆行性神經療法)可以有效使眼睛睫狀肌與神經系統的協調性恢復正常,是相當自然而健康的治療方式。本療法治療效果快速而根本,可以在一兩個月內讓控制睫狀肌收縮放鬆的神經調控機能恢復正常,遏止假性近視發展成為真性近視,有效治好假性近視。
 


 請確定email電子信箱是否正確, 以免專人回覆時無法收到。 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