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止痛劑 吃多恐洗腎2005.11.12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許峻彬、施靜茹/台北報導】

台灣洗腎(新聞、網站)人口每年的增加率高居世界第一,醫師研究認為,可能與長期濫用止痛劑等因素有關,國內迄今尚未禁用「混合型止痛劑」,可能是洗腎人口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在台灣醫學會學術研討會中,發表「藥物及環境相關腎病變」論文,指出長期濫用止痛劑、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環境中鉛的暴露量過高,都可能造成洗腎人口增加。林杰樑表示,混合型止痛劑是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與乙醯胺酚類止痛藥混合而成,在市面上並不少見,例如標榜加強錠、感冒糖漿或止痛糖漿的止痛劑,絕大多數都屬於混合型止痛劑,長期濫用對腎臟功能會造成破壞,嚴重者必須洗腎。
林杰樑表示,從歐美的經驗可以發現,長期濫用止痛劑引發洗腎的病人中,有相當的比率是長期濫用混合型止痛劑所導致,混合型止痛劑對腎臟功能有很大的破壞,台灣應該仿照歐美立即禁用。
衛生署藥政處處長廖繼洲說,混合阿斯匹靈和乙醯胺酚類兩種成分的止痛劑,若研究顯示會造成腎病變,衛生署將會邀請學者專家審慎評估後,再考慮是否註銷其販售的許可證。
和信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昭姿則說,國內的確有不少止痛藥混合這兩種成分,文獻雖未記載兩者混用是禁忌,但廠商在製造時,多半會減輕劑量,以免造成腎毒性。
林杰樑指出,非類固醇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等藥物,乙醯胺酚類止痛藥則包含類似普拿疼的止痛藥,混合這兩種成分的止痛劑,部分還含有咖啡因,可能讓人成癮而長期濫用,混合型止痛劑若未禁用,在台灣將持續造成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