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的傳統治療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系列講座-「自律神經失調」←講座已結束,點此觀看現場錄影

 

很多打鼾病人的病因是多原性的,所以處理上也必須比較有耐心。治本之道還是要請醫師治療,負責任的醫師除了開立處方之外,通常還會請睡眠治療師一起會診,以早日解決病人的痛苦。

(一)    一般都是先尋求非手術的治療,可是目前也並無藥物可以治療打鼾。

(1)   首先就是減重,對於過度肥胖者,減重仍是第一選擇。此外年齡的增長也使呼吸道肌肉張力減弱,因此也比較容易打鼾或者睡眠呼吸中止。

(2)   其他包括避免飲酒,咖啡及安眠鎮靜藥物,改變睡姿等。

(二)    醫師在評估打鼾手術前,如果這些都失敗了或者無法改變,才考慮手術。由於呼吸道阻塞處可能有多種層次,因此手術也必須針對這些一一處理:

(1)    鼻腔及鼻咽腔:鼻息肉、鼻黏膜增厚或鼻中隔彎曲會使鼻腔內空氣的流動受阻,不僅造成鼻塞既影響到鼾聲的大小,這些可以實行內視鏡手術或者鼻道成形術。至於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接受門診雷射治療或藥物治療。小孩子的鼾聲則要注意是否來自於鼻腔後方的腺樣增殖體所致,一般來說,腺樣增殖體在四至八歲時最容易影響到呼吸。如果阻塞情形嚴重,則可以考慮內視鏡手術切除。

(2)    口腔及口咽處:扁桃腺肥大及軟胯與後咽壁過於狹窄是最常被手術處理的部位,手術可分為需住院的懸壅顎咽成形術(Uvula-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是在全身麻醉下,將病人的懸雍垂、扁桃腺及部份懸壅垂 (軟顎)切除。手術約需一、兩小時。效果還不錯。但缺點是需住院4-7天,術後易出血,傷口較痛等。許多人因此卻步。新的門診「雷射打鼾手術」(Laser-Assisted Uvulo-Palatoplasty LAUP),將懸垂及部份軟腭切除,流血少、手術時間短(僅需15-20分鐘)等優點,在歐美各國推出後廣受好評,已逐漸取代傳統的UPPP手術。有些病人是屬於舌頭太大或者下巴內縮,平躺睡覺時,舌頭容易往後掉,將呼吸道阻塞處,這時就必須將舌頭做部份切除或者下巴前移整形手術。

(3)    下咽及喉部:這類的病人比較少。喉部狹窄或者會厭軟骨的問題,要針對病人的情況而個別處理。

以上種種手術,術後改善率短期可達九成,長期則約六、七成左右,打鼾或者睡眠呼吸中斷症是多種因素構成,有時僅靠一項手術不一定能完全去除「枕邊魔咒」,但多數可以降低嚴重度,目前也並無藥物可以治療打鼾,雖然有一些非手術的醫療器具,如連續氣道正壓治療(CPAP,效果雖然不錯,但機器本身笨重又昂貴,無法推廣。)、口腔矯正器 (病人睡前戴上「舌頭固定套」,但異物感叫人很難受) 或者鼻貼片等,但這些仍有其缺點與病人接受度問題。